近日,资源与工程技术学院地质学专业学生奔赴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开展为期4周的地质填图实习。此次实习聚焦柳江盆地典型地层构造,通过沉浸式野外实践,助力学生将课本理论转化为实地勘探能力,深化对地质演化的认知。
亮甲山以出露连续完整的奥陶纪地层著称,是华北地区研究古生代地质变迁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实习期间,同学们手持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等工具,沿着精心设计的观察路线,系统勘察了奥陶纪石灰岩的岩性差异、层理构造特征、古生物化石分布,以及断裂、褶皱等构造现象,在岩层的“年轮”中追溯数亿年前的地质密码。
野外现场,指导教师结合裸露的地质剖面“以案释理”,详解地层划分与对比技巧、构造运动对岩层的改造作用,以及奥陶纪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变迁。同学们边听边记,仔细标注观察数据,手绘地质素描图,不时就岩层接触关系、化石种类与形成年代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看、问、思、绘”中深化对地质理论的理解,现场学习氛围热烈而有序。
作为地质类专业的核心实践环节,地质填图实习是培养学生野外工作技能的“必修课”。我院院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理念,通过组织此类野外实习,让学生在真实地质环境中锤炼观察、分析和绘图能力,为今后投身地质调查、资源勘探等领域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