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我校特邀北京大学会计学博士、社会学硕士常国珍在1教211报告厅作《金融大数据实践案例分享》专题讲座。参加讲座的有校长于凇波、副校长杨纪伟、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树、院长王艳芳、教学副院长安存红、教务处常务副处长田志远及二百余名师生。
常博士以市场上“薅羊毛”案例为切入点进行讲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薅羊毛”概念、出现“薅羊毛”现象的契机及主要形式、“薅羊毛”风险防控手段等内容,其中常博士着重讲解了薅羊毛流动集合形成过程及避免消耗运营资金的办法。
随后,常博士指出,中国各行各业发展都经历了“商品为王”、“渠道为王”、“消费者主权”三个阶段,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每个发展阶段各具特性。当下我国国有银行普遍处于消费者主权时代,逐渐精细对客户行为信息的采集,加强对每一笔交易的把控。具体表现在运用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客户的消费能力、家庭收入、爱好取向等信息进行总结,全面分析客户特征,切实了解客户诉求,并对客户进行标签。银行针对不同标签的客户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并不断推广中枢类产品来满足客户的综合性金融需求,增大客户粘性,弥补一直以来在经营能力上的弱势。
此外,常博士还介绍了客户细分偏好模型等经济学中常见的模型,并再次以“薅羊毛”为例,介绍市场中的违规行为及解决对策。最后,常博士强调,随着时代发展与业务转变,大部分金融企业更追求将技术与业务相融合,模型的高效构建必不可少。
师生全程被常博士所讲内容吸引,全神贯注紧跟思路,讲座整体氛围融洽。
常国珍博士专题讲座现场
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祁梦 赵睿龙 张丽丽 徐如一 王文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