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深学生对传统建筑美学的认知,推动课堂理论向实践转化,2025年4月3日,保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2301班学生在师欢瑜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保定古莲花池,开展古建筑实地研学活动。师生们漫步于青砖灰瓦间,聆听历史回响,触摸建筑细节,在古典园林中探寻设计与文化的深层联结。
课程亮点:古典园林中的沉浸课堂
活动以“一步一景”的探索形式展开。专业教师结合书院内的亭台楼阁、回廊水榭,详细讲解古建筑的斗拱结构、瓦当纹样及空间布局智慧。学生们手持测量工具记录建筑比例,用速写本勾画雕花窗棂的繁复纹路,部分同学还通过摄影捕捉光影在粉墙上的流动轨迹。教师特别以书院内的碑刻为例,解析传统书法艺术与建筑装饰的融合之道,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古典元素融入现代设计。
从观察到创意的思维桥梁
“飞檐的曲线不仅是美学符号,更是古人应对风雨的智慧结晶。”带队教师在讲解屋顶形制时,鼓励学生从功能与形式双重角度理解古建。参观结束后,班级将围绕“古莲池书院建筑语言转化”主题展开设计研讨,要求学生提取书院中的文化符号,创作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功能的设计方案。
学生心声:历史与设计的跨时空对话
“站在书院池塘边,看倒影中的亭子与实景交错,突然理解了‘借景’手法的精妙。”参与活动的陈同学兴奋地分享道。活动中设置的“发现隐藏的匠心”趣味任务,让同学们分组寻找书院中不易察觉的建筑细节,例如砖缝间的吉祥纹样、柱础上的瑞兽雕刻,许多学生感叹:“课本上的知识‘活’过来了!”
在现代化浪潮中,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灵感的源泉。保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通过“行走的课堂”,让年轻学子在青砖黛瓦间读懂文化密码,在实践探索中激活创新思维。这场与古莲花池的邂逅,正为未来的设计者播下传承与突破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