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仰望星空,人人都要脚踏实地。我校地质馆成立于2009年,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是目前保定地区唯一的具有专业教学与科普教育功能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在13年的建设过程中,地质馆不论从场地、规模、展品数量方面,还是在教学、科研、科普形式以及服务等多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21年,地质馆获批河北省第二批专题特色类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馆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2年新学期伊始,又有一批地学爱好者积聚于馆内,认真聆听专业老师对地质馆的介绍,仔细观察展品的形态特点,又惟妙惟肖地转述学到的科普知识,进而将广袤的地学文明传递给更多的参观者,这就是本学年的地学知识传播者。他们虽来自不同的专业,却有着相同的梦想,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参加培训和体验,不断收集和整理资料,并积极思考针对不同群体如何能够讲明白、说清楚的方式方法,从而让广大参观者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更加珍惜资源,热爱地球。
地质馆陈列的部分标本
在每位讲解员精彩讲解的背后,不仅有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地质学教研室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资源学院教学副院长郑娇娇老师、地质教研室主任付芳芳老师、实验中心主任郭鹏老师,凭借各自深厚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以突出地学类博物馆的专业特色,强化博物馆的社教功能展开培训。旨在提升讲解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地质馆讲解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为开展地学研学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娇娇副院长给讲解员培训
付芳芳老师给学生科普地学知识
“菊石亚纲动物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中奥陶纪至晚白垩纪,因它的表面通常具有类似菊花的线纹而得名。”在讲解员的耐心讲解下,地质馆中的展品让同学们 近距离感受到大地的律动,打开了远古世界的大门。同学们细细品味、感受着自然造物的奇迹,加深了对地学知识的认知。
优秀讲解员代表给小朋友讲解
优秀讲解员代表给学生讲解
科学不仅丰富,还在持续发生着变化。在地质馆未来的科普活动中,我们将继续优化讲解团队,致力于地学科普教育工作,努力将普通的地学知识转变成先进的地学思想,为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
资源与工程技术学院 供稿